TimeWaver Frequency




那天回娘家,卻整個下午抱著筆電聽TimeWaver創始人Marcus Schmieke談量子力學,談Burkhart Heim的12維度。爸爸說,你們當醫生還要學量子力學啊?! 我笑了,對啊,聽不懂,所以才要一次又一次的聽啊!

二十多年前開始學習西方醫學,過去的我奉為圭臬,且總是對沒有EBM的非主流醫療保持懷疑的態度,認為只有guideline才是王道。直到多年之後,我發現隨著經驗累積,雖然大部分的病人我可以輕易的幫助他們,卻也有部份盲區讓我如陷迷霧,慢慢我發現自己所學的並非全部,認知到所知的不足。接觸到FSM,更讓我改變了侷限的思維,更能夠對未知採取審慎但開放的態度。

多年前我就從各種不同的管道聽過TimeWaver,但之前的我科學的思維對於"無法證明真偽"的理論敬而遠之。然而,當勝率高到一個程度的時候,就不得不思考冥冥中是否有比我們所知的更高的層次。

以我目前的認知,Timewaver Frequency主要有三大部分:

1. 信息場:發明者Marcus Schmieke,在量子力學的架構下在獲取個人對各項信息的關聯度以及強度。例如,信息場掃描的結果,A先生對於B事件的關聯度有98.77%,強度是1,就表示關聯度很強,但不會太嚴重。例如下雨天走入雨中,淋雨的機率很高很高,但不是甚麼嚴重的事。
    不過我還是不知道信息場的data base從何而來,又是如何判定這些關聯性的。如果要說的話,或許有一個TimeWaver大神,而我們手上的機器是一個精美的大籤筒。至於是否靈驗,我不敢下定論,但是抱有高度且樂觀的期待。

2. 單頻系統,主體是Nuna Nina的Gold Frequency(約13萬個頻率)。
     Nuna Nina的理論是人體健康正常的細胞,會有低於-70mV的膜電位。而頻率共振,是細胞和信息場之間的溝通語言。藉由掃描身體中膜電位低於-70mV的細胞和組織,並給予頻率共振微電流後,就可以讓細胞重回健康。
     然而Gold Frequency的頻率和FSM的頻率難以對應。我認為Nuna Nina的理論或許是掃描出"不健康的組織對應出的頻率",但這些頻率所代表的意義是否真的是軟體解籤的結果就未必了。(畢竟已經是從葡萄牙語翻譯成德語又再翻譯成英文 XD) 無論如何,Nuna Nina的系統號稱治癒了4萬多人,只是不知道NN大神在台灣是否也如此靈驗。尚待體驗。
     除了NN大神,還有一些單頻系統的頻率治療,包括CES、Rifes,也被統合進來。我相當期待頻率和微電流在其他系統中的表現。
   


3. 雙頻系統,也就是FSM
嗯不多說,不過這台是我目前用過的FSM機器中最貴的一台了 XD

自從我心裡開始慢慢接受信息場這樣的框架後,我發現臉書也開始推送一些量子力學的科普短片和文章給我。或許metaverse、大數據和雲端演算,也是一種信息場? 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FSM案例分享:雙腿抽筋

InspirStar 微電流刺激器 電池使用建議